而在把隐性债务包含进去之后,共有24个地区的债务率进入了风险范围,2个地区的债务率已经明显超出风险区间的上限。
例如,数据治理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工作繁杂,如何能够有效规划、体系化推动,如何通过新技术应用来减少数据治理的成本费用,如何通过内控和审计来规范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融入到数据治理的战略制定与落地中。近年来,在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变革中,金融业既取得了大量成功经验,也存在许多教训。

一、银行数据治理的政策背景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数据治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监管层关注的焦点。例如,从数据要素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来说,离不开数据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作为重要起点就需要考虑数据要素确权问题。其中,特别指出要深刻认识数据要素更要价值,制定企业级数据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数据工作机制、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推动数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稳妥推进业务由经验决策型向数据决策型转变,增强经营管理前瞻性和精准性。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等都构成当前战略重点,而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创新都越来越密切地与国家战略相吻合。商业银行仍然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力量,银行数据治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据资源、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与提升盈利能力,更是为了履行国家战略责任与社会责任。
在此阶段,对于银行的数据监管政策,逐渐从数据质量考核结果导向的监管演变为对管理层面上的数据治理全方位要求。2022年第2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俄罗斯卢布在美国金融制裁下逆势而上,说明分享汇率定价权在汇率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人民币汇率政策建议 当下围绕汇率之争无疑是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一种表现。为了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国内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但是短期人民币仍有大幅震荡的风险,尤其是本次美元加息缩表的冲击力度更大、节奏更快。但并非所有国家都以反向货币战应对美元指数上涨,各国政策出现分化。
日本财务省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日本政府、企业和个人持有的海外资产净值增加了56亿日元。今年以来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胀短期难以消除。

即使面临东日本大地震的巨大破坏,日元不仅没有暴跌,反而还出现短期升值。广场协议使得日元快速升值,造成了股市、房地产资产泡沫。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从2013年初不到200万亿日元上升到2020年的665万亿日元,远超日本2019年的GDP水平。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德国的影响力也基于欧盟辐射到全球。
第三,确定人民币之锚。汇率是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的综合体现。本次人民币快速贬值,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美利差缩窄,影响预期。例如,斯里兰卡卢比截至今年5月中旬下跌80%,外汇储备枯竭,陷入债务危机。
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利率平价。一年之后日元升值52%,超出日本预期2倍之多。

以外贸对GDP增长贡献率20%来计算,社会财富变动影响是外贸影响的34倍。2016年日本央行与欧洲联手实施负利率,日本利率降至-0.1%。
作为二战后复苏最快的两个工业制造国,日本和德国在广场协议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以面对美国的升值压力。人无贬基是由中国的长期外贸顺差、经济总量、外汇储备以及未来经济增长决定的,同时也需要主动参与定价决策,并传递决策信号。日本国际贸易盈余留存海外削减了国际收支顺差,一旦国内需要再通过归还日元贷款的形式回流本国。同时,德国大力推动欧洲货币体系建设加上前5个月新发行的3万亿,今年将有近30%的美国国债面临票面利率的大幅提升。2020至2021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连续两年在130%以上,2021年底达到133.6%、超过二战后历史峰值。
4月美国零售数据依然旺盛,但剔除通胀之后的实际消费增速已在回落,补贴政策退潮叠加高通胀之下,后续居民消费难以持续繁荣。中长期来看,美国债务压力也将逐步加大。
在笔者看来,以上还只是基于美国经济温和增长前景的乐观预测,未来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差,回顾CBO最近几次报告,几乎每一次都会上调美国的债务压力预期。尽管鲍威尔多次暗示可以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控制通胀,但笔者在文章《美国经济滞胀风险上升,中国如何妥为应对》(财经杂志,20220506)中就已指出,美国经济在事实上正逐步落入滞胀情景,最新情况显示美国陷入滞涨的可能性在上升。
加息推升美国债债务压力 然而,随着美联储加速紧缩,后MMT时期将不再拥有低利率环境。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债务率不断攀升,上述指标的现实意义受到质疑。
此外,广义的U6失业率(包括连续12个月未找到新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连续两个月上涨,就业市场有边际降温的趋势。其二,充分就业背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随即在今年4月底,美国债务总额就突破了30.3万亿美元,较2020年1月底增加了7万亿美元左右。民主党内部就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规模、富人征税、气候变化、债务等问题上分歧较多,在美国基建法案经历缩水后,《重建美好未来法案》已停滞不前。
由于利息负担的增速持续大幅高于税收增速,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2024年就将突破10%(一般认为是警戒水平),导致财政赤字规模加速上升,进一步影响债务可持续性。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张,将对美元信用带来长期负面影响,削弱美元储备资产的安全性。
今年前5个月美国新发行各期限国债超过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接近150BP,这意味着新发行国债的票面利率较过去两年有显著提升。具体而言,以往政府杠杆率、赤字率高低往往被视为衡量财政是否稳健的参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3%的赤字率和60%的政府债务率被广泛理解为财政健康程度的警戒线。
尤其是,美国财长耶伦多次主张,当美国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之际,最明智的举措是采取大动作(act big)。随后美联储在5月一次性加息50BP,并于6月正式启动了缩表进程。
MMT实践下美国债务空前扩张 MMT政策实践下,传统的平衡财政预算理念被打破,债务利息负担可持续成为更重要指标。在此期间,公开发行国债占GDP的比例将大幅提升,从当前的不足100%提升至接近110%。上述情况下,债务压力抬升将明显制约财政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空间,叠加货币紧缩,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正在加大。后MMT时期,为改善长期的财政前景,美国国会越发关注财政赤字削减。
随着美联储加速抬升利率,后MMT时期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已开始面临极大考验,应高度关注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外溢风险。目前来看,美联储对经济复苏、就业市场的估计仍较为乐观,抑制通胀的决心没有改变,未来两次议息会议(6月、7月)均有较大概率单次加息50BP。
进入专题: 加息 美国国债 。但与此同时,最新的劳动力参与率录得62.3%、仍比疫情前低1.1个百分点,失业率数据并未反映出劳动人口的减少,后者已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火爆、职位空缺的主因。
债务压力加大美国经济硬着陆可能 本轮加息过程中,美联储始终处于抑通胀和稳增长的两难局面之中。供给侧依然紧张,4月反弹之后5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再度回落,新订单和出货量均明显下滑。 |